那远去的叫卖声

来源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纪委| 浏览量 : | 发布时间 :2020-06-01 07:06:34 | 【 打印正文 】

炎热的夏季,每次和主任下乡开展工作,路过单位挂钩联系扶贫的曼果新寨小卖部,主任总不忘给我们买冰棍吃,冰柜里扑面而来的冰凉气息和屋檐外烈日的强烈对比,总能勾起我那久远的回忆。

 “冰棒——棒冰……”熟悉的叫卖声似乎又在我的耳边响起,老旧凤凰牌自行车龙头上掉了漆的喇叭,循环播放着用四川口音录下的这句话,那是最朴实也许是中国最初的声音广告,也是整个夏季村里孩子们最喜欢听到的声音。

这声音比母亲们在傍晚时叫吃饭的呼喊还管用,只要这个喇叭声在村口响起,总会有成群的孩子簇拥着迎接他进村。

孩童们把那个消瘦的四川人团团围住,“我要一个,我也要一支,我要菠萝味的,我要葡萄味的……”,稚嫩的小手揉搓着起了毛或缺了角的毛钞,纷纷递向那个进村卖冰棒的四川人,只见他熟练地停稳自行车,一边从自行车上托着的厚重木箱子里给孩子们拿冰棒,一边用浓重的四川口音喊道:“小心呦、慢点儿,别把我棒冰弄碎了的……”

如愿买到冰棍的小孩们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纸,从散发着冷气的冰棍上面吮舔着那期盼了许久的美味,满足地目送着那辆老旧自行车和那个消瘦的背影。

坑洼的黄土路上,石头在自行车轮的碾压下滚动,带起的薄薄尘土在波动的热浪中缓缓飘升,直至那人那车消失在村尾坡头,只剩隐约的“冰棒——棒冰”回荡在闷热的空气中。

这时,小孩们才四散走开,又投入到下一次可口的期待里,那远去的声音啊,不知又是多少孩童在下一个村庄的迫切等待。

那时的我呀,梦想着拥有一个这样的小冰柜,就是那自行车上的小木箱子,里面装满吃不完的冰棍,冰很多橘子味和荔枝味的汽水,然后走遍每一个村寨,赚取孩子们手中揉得发软的毛钞,那是我对职业最初的懵懂幻想。

后来,冰柜似乎变得不那么稀奇,听父亲和叔叔们闲聊时总会提到街上的哪个百货公司有大冰柜,放在里面的食物冰一年都不会坏。从此,熟悉的“冰棒——棒冰”声音再也没有响起,那期盼的消瘦背影也没再出现过,父亲偶尔上街会给我们带名为“一杯奶”的牛奶味冰棍回来,但每次都化得不成样子。

上了小学后,乡小学附近的几家小商店陈列着各色零食,最吸引我的,是那几台白色的海尔冰柜,打开柜门,里面冰棍、冰淇淋、雪糕淋琳琅满目,与儿时的记忆天差地别。

从此,村里的孩子似乎和我一样,都忘了我们曾在炎炎烈日下,那么郑重而急切地等待过的那辆凤凰牌自行车和那箱子里的冰凉。

这之后,我的理想又有了改变。我想在学校边开个小卖部,买几台大冰柜,里面放满冰淇淋和美味的雪糕。

又过了几年,父亲买回了一台大冰箱,就放在厨房里,我至今还记得父亲坐在凳子上专注看说明书的样子。到了晚上,会有邻居和父母的好友前来,看看冰箱,问问价格,慢慢地,冰箱变成了村子里每家每户的必需品。

从那以后,时时都能吃上的冰棍已变得不再那么吸引人了,我之前萌生的开小卖部卖冰棍的理想也早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

后来,小冰箱换大冰箱,一门的换四门的,家家户户还额外添置了专用冰冻的冰柜,用来存放年猪肉。

近年来,时不时有冷藏车从山外进来,但不用喇叭打广告了,车身上贴着巨幅明星代言雪糕的海报,平稳地驶过那条曾经有自行车颠簸起尘土的大道,而今一是水泥硬化或柏油铺就,车过无尘,人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随时代洪流无数次变更梦想的我,如今成为了一名纪检人,和无数纪检人一样走在了扶贫攻坚决胜的路上,在这条前赴后继的战线上,汗水和辛劳浸润滋养着一方百姓。千千万万的贫困户,亲历着时代美好的改变,逐步实现了他们的脱贫致富小康梦。

我始终坚信,日子会如这一代代更替的冰箱,在党的领导下以我们想象不到的好飞奔向前。(勐海县纪委监委 陶玲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