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 |纪检人老李的巡逻路

来源 :西双版纳州纪委州监委| 浏览量 : | 发布时间 :2022-02-15 15:48:34 | 【 打印正文 】


我昂然矗立在这里,不要问我孤单与寂寞为何物?我依旧存在,我代表着国之尊威,我在祖国南疆,身上扛的责任已深深烙在我心房。酷暑或是严寒,我都屹立在祖国的南疆,悄悄守望祖国的大好河山。身边葱绿的颜色是我的戎装,奔流的打洛江细语诉衷肠,祖国母亲是我最暖的怀抱,远方亲人是我背后的依靠。守望南疆,何来辛劳,我是小小的哨所,承载国运安康,强边固防,忠诚印刻心房,担当刻满边关,小所大国,何惧万难。千里边关,有我巡防,猎虎豹挡豺狼,瘟疫见我撤千里,小人见我抱头窜,国之有我请放心,红旗伴我守边关。 

——《小所大国》打洛巡边二零二一年九月

 

这是勐海县纪委县监委派出强边固防工作队队员李建华的巡逻日记。

2021年四月,一纸调令将正在驻村的李建华换防到了中缅边境上的打洛镇。在打洛守边的日子里,从睡车里伸不开腿,到夏天帐篷里的免费桑拿浴,再到现在“路水电”三通的联防所,条件越来越好了,但老李脚下的巡逻路也越来越长了。

说起李建华,因为常年驻村,单位里很多人都不熟悉他,他七尺的身高,国字脸透着点高原红,略带血丝的眼睛依旧毒辣有神,微卷的头发里窜出几根不听话的白头发,仿佛在告诉别人我已不再年轻,嘴角时常带着点笑,说起话来却铿锵有力。

最初在边境遇见他是在夏天,一个简易的卡点,坐落在一个小山包的边上,两边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树木,视野很好,下面就是打洛江。卡点靠几根翠绿的竹子撑起铁皮房顶,地面的青草和新挖的排水沟,河里捡来的鹅卵石散落在草地上,像是准备长期驻扎。

看到老李哥,他戴个草帽,穿着发白的军背心和绿军裤,高高卷起的裤腿下穿着一双老式黄胶鞋,正在房顶上咬着几颗钉子叮叮当当地敲个不停。他说这是打洛江的拐弯处,容易形成视野盲区,现在建成这个卡点不仅可以堵塞这个防控漏洞,还可以节省巡逻长度。说着他就从房顶上下来,站在小山包上指着对面介绍到,哪里会有人偷渡,哪里有条小路、白天巡逻要怎么走,晚上巡逻要重点走哪里等等,俨然一幅活地图。

天刚黑,老李哥就开始准备今晚的第一次巡逻了,检查了一遍自己的装备后,又逐一检查同行人员的,手电怎么不亮、不能穿拖鞋、防暴棍组装好了没有......接着就开始了巡逻。

因为是雨季,路上坑坑洼洼的,雨水在泥坑里泛着微光,江水映着月色波光粼粼,老李哥说这是打洛江在和我们聊天,说疫情终会过去,春天将会到来。一路巡逻回来,脚上的胶鞋已经泥泞不堪,脚也被泡得发白起皱,小腿上,几只蚂蟥正在贪婪地吸吮着鲜血,恨不得整个身躯都钻进去,老李哥边笑边用手拍掉腿上的蚂蟥,换上拖鞋简单地洗漱一下就休息了。睡前不忘叮嘱:“抓紧时间休息,等到凌晨我叫你们起来巡逻。”

这条巡逻路每次要走8400多步,每天要走3次,路上有几条沟,有多少坑,路边有几棵树,拐几个弯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哪里可以过河,哪里有小路,河水哪里深,哪里浅,都印在脑子里了。

老李哥负责的巡逻路虽然不是这条边境线上最长的,但他却未曾有过丝毫懈怠,他时常在巡逻时和同事说:“不要小看了这条巡逻路,它可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虽然难走了些,但它背后是我们的家园,可千万大意不得。”

像老李哥他们这样的巡逻队,在边境线上每天有很多,有的是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边走边唱着流行歌;也有黝黑健壮的民族汉子,吼着铿锵的劳动号子;还有年近退休的老党员,哼着即兴创作的“雀子”;有傣家巾帼服务队边走边唱,如深山中的百灵鸟;也有布朗族少女生活里的采茶调。他们热情乐观,再辛苦的生活都能有丝丝甜味。

老李哥常说:“疫情刚开始那会儿在边境守边,就像以前在部队的时候,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不过现在的生活好多了,有手机有电灯,可以和家里视频聊天,我还有几年退休,没想到决战完脱贫攻坚后,还能在疫情防控大战中为国家和人民做点贡献,我感到很荣幸。”(勐海县纪委县监委 范学敏 || 责任编辑 周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