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回首黄埔岁月 传承斗争精神

来源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纪委| 浏览量 : | 发布时间 :2019-11-27 09:34:35 | 【 打印正文 】

11月下旬的花城广州,节气上早已是立冬,但20℃+的热度却让人感觉尚在清秋。珠江水暖,东流入海,新时代改革潮涌,激荡神州。

在这样一个美好时刻,我有幸踏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一次亲眼目睹了曾在历史教科书无数次想像的军校模样。漫步长洲岛,凭栏远眺凝思,追忆革命峥嵘岁月。这里虽然饱含岁月沧桑,却依然处处透着一股革命热情激昂高涨的历史气息,一群风华正茂的革命青年,满怀爱国之情,立志不存升官发财,但求救国救民,他们从五湖四海汇聚到这个方圆不到10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接受革命思想淬炼、政治军事历练,沙场点兵,挥斥方遒,挽救国家危亡。

95年前,烟雨民国,风云世界。北洋军阀为害国家,南方军阀割据政权。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先生一袭白色中山装登台审视,感慨万千。孙中山先生痛感革命的失败在于没有建立革命的武力,他深知,自己领导武装起义十余年,却没有自己的一兵一卒,广东军阀陈炯明的倒戈叛变,更是让他刻骨铭心,因此决心建立革命军人的完整教育。伴随着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从这所承载着救国救民责任的军校里,走出了大批革命军事将领,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一代叱咤风云人物,半个世纪以来左右着中国现代历史乃至世界格局。

伫立于珠江畔,凝望军校旧址。这里没有华丽的装饰和精细的石雕,主体建筑不过是一栋简朴的中式“走马楼”,这里却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和见证。沿着院落正中的红砖小路缓步前行,左右两边的展厅会依次讲述着黄埔军校的史迹、黄埔群英的故事,描绘着北伐战争中黄埔军人的飒爽英姿和铮铮傲骨。就是在这样一个弹丸之地,革命前辈们过着艰苦奋斗的生活,身肩救国救民的使命,编写并改变着历史。

历史的分量,有时要以厚度而非长度来衡量。走进黄埔军校,铁马金戈年代的那一幕幕似乎历历在目,仿佛那激烈的炮声枪声,不畏牺牲的冲杀声,在耳边阵阵回荡着。遥想当年筚路蓝缕的革命救亡之路,面对漫天风雨,要革命,要内除军阀、外抗列强,就要锻就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1924年3月举行第一期招生考试,考生超过1200人,放榜录取了350名正取生和100余名备取生。在这第一期学生中,有30多人在进校前已经加入了共产党。周恩来、叶剑英等共产党人更是在军校政治部、教授部担任要职。这个年轻团队,参与黄埔军校建校、建军、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共产党人新生力量的代表,充满着朝气蓬勃的奋斗精神,所以才迈出了军事教育、掌握军队、从事武装斗争的重要一步。这一迈便一往无前,不可阻挡

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就的以中华民族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成为黄埔精神的精髓,生生不息。纪念展厅墙壁上,那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页页翔实的史料,一件件先烈的遗物,深深地触动了我,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淡忘历史的民族没有魂”。这是一部丰富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在这里我循着革命前辈的步伐,进一步细读革命历史,声历其境,穿越黄埔,一幕幕鲜活的场景跃然眼前:就在黄埔军校正式成立的第一期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言辞恳切地训斥着革命军官学员:“要用这个学校的学生作根本,为建立革命军做准备,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有了这种理想上的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便可以大告成功,中国便可以挽救,四万万人便不至灭亡,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诸君都到这个学校内来求学,我要求诸君,便从今天起,共同担负这种责任。独立洲头,江水泱泱,滚滚东逝,再不见革命先辈身影,远处传来的只有如今停靠在珠江边上的一艘艘现代海军训练舰艇清脆的汽笛声、悠扬的军号声。

95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今天的我们已彻底改变了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正勇毅笃行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回首黄埔岁月,传承斗争精神,始终保持中华民族和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毛泽东曾说过:“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当前,反腐败斗争尽管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但还没有取得彻底胜利,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增强为民情怀,发扬和保持新时代斗争精神,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守护党的初心使命上更要当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

抚今追昔,感触良多,不一而足。这堂生动而又深刻的历史党课,让我思绪万千、思潮澎湃。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还历历在目,他们的勇于斗争、不畏牺牲的精神也将一直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行。(西双版纳州纪委监委 岩温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