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我看“八项规定”落地生根

来源 :西双版纳州纪委| 浏览量 : | 发布时间 :2017-11-06 09:17:30 | 【 打印正文 】

“2017年2月5日,勐海县纪委通报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这种形式的通报,近几年在勐海县纪委网站已是常态。

从十八大到十九大的这5年,勐海全县各部门单位在其门户网站,公开晒“三公”经费情况已成常态;公款旅游消失,公款接待少了;公车改革到位,让群众深恶痛绝的公车私用,公车接送上下学孩子的现象绝迹了;过去领导干部没有公车不出行的现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开自己的车上下班,步行上班,骑自行车上班……

这5年,“八项规定”精神得到切实贯彻落实,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正能量。“八项规定”推动着党风政风迅速好转,也影响着勐海这座“普洱茶第一县”人们的生活。

“2012年,我儿子念小学4年级,之前我辅导他写作业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一位领导回忆到。因为工作关系,穿梭于饭局、牌局、灯红酒绿的生活伴随了这位领导多年。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穿梭在接待的饭局里,陪孩子、陪老婆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更不要说辅导孩子功课。

“不是不想回家吃饭,而是身不由己。不去,人家说‘不给面子’;去了,必然要抽烟喝酒,喝少了,客人说你不热情。有时一天要赶好几场,等吃好喝好娱乐好回到家,老婆孩子早已睡了。”一位分管建设项目的领导说,现在每天应酬少了,饭局少了,喝酒少了、抽烟少,身体也逐步健康起来。

“现在下了班就回家,一天3顿饭除了午饭在单位职工食堂吃,其余两顿都在家里吃,有更多的时间陪家人,也有时间好好休息,养精蓄锐更好地工作。”一位党员领导干部说。

领导终于从“不得已”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思考工作,研究发展规划了。

一位科级领导干部说:“在‘八项规定’出台前,他出门就坐公车或自己开公车,每年检查身体,医生总会提醒体重超标,要多运动。那时,使用公车就像用自家的车那样随便,每到周末或是节假日,开着单位的公车出行,觉得很有面子,自认为是应该享受的“待遇”,是领导身份的象征。现在公车改革了,保留的部分公车不但印上了醒目的‘公务用车’标识和监督举报电话,还陆续安装了‘GPS’定位装置,并有专门的人员在联网的电脑前随时‘跟踪’监督。现在公车除了真正的公干,谁也不敢私用,否则纪检监察部门会随时找你‘谈心’,严重的甚至丢‘乌纱帽’呢。”

“八项规定”落地生根以来,他逐步看到了社会风气和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他打心里支持。”一位在勐海开办企业多年的业主坦言,从以前靠“关系”得到项目和扶持资金的支持来发展壮大企业,到现在看企业能不能带动当地群众就业,看能不能为老百姓脱贫致富带来“好处”的真本事。

“过去一到逢年过节,我这里是生意好的不得了,用公款购买高档烟酒的单位一个接一个的来,现在用公款购买烟酒,开发票的单位没有了。我家的生意也回归‘自然和本位’了。”一位在勐海开酒行的老板说。

一位正在勐海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的企业管理人员说:“现在,很多项目都能联审联批,我们企业只要把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到政务服务中心,一个流程下来就都办好了,工作人员的态度还特别好。办事不再像过去‘跑断腿、磨破嘴’,还经常受办事工作人员的气而‘窝火’。”

机关干部作风转变的‘清风’,已不知不觉地吹到了他的头上。

5年来,勐海县处处‘清风’劲吹,‘廉气’拂面,广大群众的精神面貌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心谋发展,全力奔小康的和谐氛围。(汪体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