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山里读着诗

来源 :西双版纳州纪委州监委| 浏览量 : | 发布时间 :2020-08-18 15:39:04 | 【 打印正文 】


山林之乐,在自然,在天地,在万物。驻村远居,山间往来,风、花、云、雾,无一是诗,也无一不是诗。细细读来,回味绵长。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林里唱着诗。初入山林,入眼是静谧的绿,清澈透亮的白,望不见天空,却能透过林间看阳光洒入。空山少人语,闭眼静静感受清风从指缝中轻轻掠过,偶有飞鸟惊起,稍不注意,吓得一个趔趄,内心尚未平复,林子又归于寂静。那餐风饮露、声名远播的蝉儿,在翼后的空腔里装了钹一样的乐器,居高声自远,是盛夏歌坛最具实力的选手。赵忠祥先生在《风雨蝉鸣故人情》中道,井冈山的蝉鸣,有惊人之处,发出的声音不同凡响。一个声音竟有两个音部,前者低,嗡嗡然,颇像萨克斯管奏出的布鲁斯曲调,暗哑哽咽;后者高,铮铮然,像钢琴的强音,更像一支老竹管被敲击的圆润的梆梆声,洪大而高亢。滇南深山里的蝉鸣,亦是如此。无论是正午还是傍晚,村边道旁,大树枝条上,小小的精灵,弓着身子卖力歌唱。远处近处,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是为万物生长呐喊助威,更是对山里来客的热情招待。蝉是天生的歌唱家,为歌而生,歌里藏着历史余温。骆宾王身陷囹圄,念着“霜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李商隐流离辗转,叹于“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辛弃疾夜行黄沙道,欢喜“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时节如流,诗词大家的喜怒哀乐,早已跃然纸上,而这小小的蝉儿,竟也成了诗词歌画里主角。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门前爬着诗。高山幽谷,空水共氤氲,落花寂寂,点点委苍苔。那苍苔,本是一种不为人所重视的绿,沿着旧时光的边缘疯长,沉默、不屈,却也霸道。连装点都不够格,却有一块潮湿就够了,凝着水、固着土,自然、自由、自主,像山里人,天不怕地不怕,有胆有略而又殷实顽强。岩石边、角落里,安家落户,任凭风吹雨打、冰霜侵袭,仍不改本色,总以充满朝气的面貌面对生活,让阴暗都变得生机勃勃。滇南深山多雨,七八月里,青苔成了家家户户门前阶上的“座上宾”。医书记载,青苔食疗价值高,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叶黄素、无机盐,可治烫烧伤、马蜂蜇伤、鼻窦炎等。傣家人喜食青苔,但非阶上之物,而是那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青苔。至今尚未得幸尝此美食,只听说,青苔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油炸、烧烤,做成青苔鲜汤、青苔卵石汤、清蒸青苔,亦或是用竹篾穿起来晒干,味鲜醇美。山里人家,看得山风拂窗,听得鸟鸣树梢。傣家楼房多为木、竹结构,分两层。楼下存放农具,喂养牲口,楼上用来居住。进门左边是厨房,右边是卧室,客厅紧挨着厨房,中间有一方形柱子,家家户户建筑结构相似。夜里不眠远眺,星火跳跃,流萤窜动,一轮明月照着匆忙的割胶人。晨起打开门,绿意唤醒惺忪的睡眼,世界都明亮起来,像是世界上最清新的光,照着远山和村寨。山里人家,本就像一扇门,一扇开了数千年的门,门里是魏晋风骨,是宋元诗画。一山,一亭,一人,一琴,或访友,或鼓琴,或品茗,山水绵邈,林泉高隐,成就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笔墨艺术、毕生所求。

朝晡细嚼家常饭,一卷神农本草经,桌上摆着诗。一方水土一方人。哈尼族尚火,对火持敬畏之心,认为火是家的生命,需得长久不息。在西双版纳,哈尼人家家户户都有数个火塘,烟火不断,用处也不能弄混。一般一个火塘用来煮小锅饭、炒菜;一个支有蒸锅,用于蒸制食品;还有一个只煮猪食,从不乱用。哈尼人喝茶多用煨的方式,先用铜壶或大口缸在火塘上将水烧沸,然后再放入茶叶煨煮,待再烧开时饮用。有的茶叶是现喝现采的老叶,甚至是带枝的老叶。烧茶时先将鲜茶用火烤至微黄或焦糊,然后投入沸水内,煮沸即可饮用,鲜茶有一种苦涩味,但能消暑解渴。“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白居易的《两碗茶》,可谓道尽了哈尼人的潇洒自在。傣族尚水,村寨多临水而建。傣家人,无论男女,都爱抓鱼、吃鱼,有无鱼不成席之说。“客至草草具杯盘,随分烹炮荐鱼肉”,独爱傣家烤鱼已久。鱼打理好后,配上葱、姜、蒜、辣椒面及香茅草、槟榔青、野芫荽、盐巴果、小米辣,取当地生长的青竹片夹住,用明火烤熟,鱼肉的鲜香、青竹的清香、香茅草的奇香,犒赏着舌尖。蘸一蘸傣家“番茄喃咪”,更是奇绝。拉祜人热情大方,“剁生”是其年节必备菜肴。取公猪或公兽的新鲜脊肉及护心血,与生姜、辣椒,韭菜根、香茅草、花椒、胡椒、草果、薄荷、橄榄皮、香料及食盐等配料一起剁碎食用。剁生虽是传统菜肴,却并非所有人都能吃,来客更是不敢轻易尝试。“满地百花九州香,土生万物四时春”,纵使信仰、习俗、饮食有异,可这餐桌上摆的,却也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同之诗。

乡村路漫漫,不敢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纪检初心,不轻怠“脱贫没有弹性、没有退路”的青年使命。只是,偶尔也会想着、念着,茶余饭后,寻一份“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苍茫敬畏,找一谷“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的幽幽畅然,得一刻“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浮生清欢,享一缕“窗暗时时雨,门开处处山”的山中禅意。

山里读诗,或许,读的是清心、是本真、是自我罢。(范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