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 | 无名之路

来源 :景洪市纪委市监委| 浏览量 : | 发布时间 :2023-05-15 18:30:09 | 【 打印正文 】


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无论是土路、水泥路、柏油路,还是陡峭狭窄的鸟道、车水马龙的都市马路,这世间的每一条路,都由人力铺筑,指引着人们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我今天想要分享的是千千万万条道路中的一条被铺筑的故事……

2022年5月,我被派驻到勐龙镇曼宛洼村委会。一个普通的周日早晨,村长扎先打电话给我:“今天我们要去修路,想着带你一起去,可以感受一下我们这边的情况。”

一听是“户外活动”,我马上答应,并约定好了会合的时间。

一番整理后,我们的车已在盘山公路间穿梭,阳光透过路边橡胶树的枝桠倾泻在路面上,留下些许斑斑点点。路上偶遇到几位骑着摩托车进山收胶的村民,村长都停下车同他们寒暄几句。

车在一个路口停了下来,村长从后备箱里取出锄头和镰刀分发给在路边等着一起过去修路的村民们。考虑到我之前没有劳动经验,村长还特意给我挑选了一把最好用的锄头,他自己则在腰间别上了一把镰刀。随后,一行人在村长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往路边的一条羊肠小道走去。

这条小道藏在几乎齐腰的杂草中,村长走在最前头,时不时地挥舞镰刀砍掉拦路的枝条,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白花鬼针草的刺毛粘在了大伙的衣裤上。

在趟过一条小河、翻过两个山头后,我们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一片橡胶林外围的陡坡,往下就是一片香蕉林,别说石子路了,就是土路也毫不见踪迹。

我疑惑地看着村长,只听他和大伙说着规划:“我们今天要在陡坡上开出一条能容纳一辆摩托车通行的土路……”看看大家手里攥着的镰刀、锄头这些原始工具,感觉是个不小的工程。然而现场没有一个人抱怨,都听从村长的指挥,分成两个组,很快进入劳动状态。镰刀组负责开路,把杂草清除,锄头组负责把陡坡上的土沿着一定的角度挖开,再一点点地把挖下来的土踩实。

我拿着锄头,自然就被分到锄头组。于是,我也学着大伙挥着锄头把堆积着的枯枝落叶和藤蔓拔开,再将翻出的泥土锄得松软,方便后面压实出路面。耳边是锄头挖泥时发出的沙沙声,脚下是几乎没过小腿的红土,每前进一步都有滚下陡坡的危险,但我身边仿佛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稳步有序地向前开挖着。

陡坡上的路差不多开出来的时候,已是中午。五月的日头很毒,大家坐在芭蕉叶下乘凉,一边聊天一边分吃食物。短暂的休息过后,大伙儿又纷纷化身“压路机”,借助锄头和双脚,把先前陡坡上开挖出来的松软泥土一点点压实。很快就到了下午,村长把大家召集起来,总结了一下今天的进度:“在大家的努力下,道路已初具雏形,接下来只要在雨季来临之前在路面上铺上加固的小石子,这条生产道就算是修好了!”

听完村长的话,我的心也跟着雀跃起来,能为村民们的生产生活贡献一份小小的力量,感到非常开心。

在回去的路上,村长和我说:“村里的主要经济收入就是依靠收胶,不是所有胶林都靠近乡道,运输是个问题,今天的这条生产道路如果修好了,就能有好几户胶农少走弯路,运输会更加便捷。”我问他:“村里的生产道路都是像今天这样,靠大家一起开挖出来的吗?”

他说,很多都是这样。

车在山里慢慢开着,那条藏着大山里的路在一点点后退。看着窗外的晚霞,我不由自主地想,在全中国会有着多少条这样的路呢?它们被人力开垦出来,藏在大山深处,大多数都没有名字……可正是这些“无名之路”,组成了农村生产生活的一张张网,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紧密相连。

道路如此,人亦如此。在辽阔的祖国土地上,有着如港珠澳大桥一般家喻户晓的优秀党员干部,但更多的是如这山间小道一般,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党员干部们。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织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脉络,于细微无声之处发出了铿锵有力的“中国之声”。

“寂寂无名”却非“碌碌无为”。不能成为一条家喻户晓的大路,做一条无名小路,为一方百姓前往更加美好的生活奉献自己又有何不可?(景洪市纪委监委 李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