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 | 发生在“南西”的故事

来源 :勐腊县纪委县监委| 浏览量 : | 发布时间 :2022-05-17 16:27:31 | 【 打印正文 】


“南西”,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景如其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完整的生态环境让这里显得更加清丽神秘。但这里也有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它蜿蜒曲折,犹如“钢铁长城”矗立在勐腊县狭长的边境线上,自疫情以来,为了牢牢守住这条“生命线”,勐腊人民勠力同心,严防死守,勐腊农场辖区内的南西村也是其中的一段。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疫情防控监督检查工作一直都是县纪委县监委的重点工作之一。以常态化监督为基础,加之突击检查和交叉推磨式检查为辅助,县纪委县监委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各边境防控点,查找防控值守中存在的“痛点”“难点”。“五一”节假日期间,监督检查组放弃难得的休息,深入南西村督导疫情防控工作,实地走访边境一线。

从联防所出发,沿边境线共有七个防控值守点,每个防控点有三到四名值守人员,他们是由县级单位派出的驻守人员、村干部、村民及外县市前来支援的民兵组成,而在这里也发生着许多可爱又感人的故事。

“一线”历练的年轻所长

听闻联防所的所长是一个97年的年轻小伙,但我们见到面后又感觉不像,因为其年轻稚嫩的脸上写满了与他这个年纪不太相符的坚毅和成熟,讲述问题时条理清楚,面对问题时不畏不惧。简单寒暄以后他便开始介绍联防所的具体工作、值守情况、存在问题等。说完以后认真地听着监督检查组工作人员强调工作要求以及需要加强改进的方面。都说时光催人老,岁月是打磨人的最好工具,唐代诗人黄蘖禅师也曾在《上堂开示颂》中写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种抵边一线的磨练,又岂不寒彻骨,但担当起这份守土为民、保家卫国的责任时梅花香早已扑鼻,同龄的我沉醉其中、向往之。

曲折山路上的送水人

勐腊县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雨水较多,由于山上地势险峻、山顶上水源匮乏,值守人员的生活用水都是从山下由专人负责运送上山,泥土山路碰上雨天时更是让送水的道路显得格外崎岖艰难。

南西村边境线上负责送水的是一个憨厚的大叔,见人总是笑眯眯的。我们一行人坐着他的送水车一起上山,几近70度的陡坡,讲述着他的“故事”,惊险又刺激。他平均每三天往山上送一次水,由于卡点较多、路况不好加之车辆运水量有限,大叔送七个卡点的生活用水就要耗时两天。大叔说某次他在经过一个下坡路段时,由于刹车失灵,为了降低损失,只能将车子撞向障碍物而强制停止,听完这些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本来蹲着发麻的双腿也不自觉活动起来,随时准备着应对突发情况。故事虽然简单,但其中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

守住那抹“红色”的民兵小哥

从联防所出发,沿着曲折蜿蜒的山道,越野车一路蛇形向中老边境,远远地就能看见红色的党旗和国旗在随风飘扬着,这便是每个值守点最耀眼的颜色,靠近边境映入眼帘的是高高的铁丝网,威严矗立在边境线上。

值守点的条件远比我想象中要艰苦的多,简易的帐篷,为了避免遇上暴风雨的侵袭而搭建了木桩支撑加固。我们在摇摇晃晃中到达其中一个卡点,刚下车就看到一个巡逻的民兵钻进帐篷里找什么东西,只见他转身拿了一个鲜红的东西出来,嘴里嘟囔着:“4号卡点的风似乎比其他卡点的要强势一点,这里的国旗老是不翼而飞。”把新的国旗挂上去后才满意地笑了笑说:“国旗绝对不能少。”经过仔细了解我们才知道他是来自外县市的支援民兵,带着黑框眼镜,手上还能见到几个被蚊虫叮咬的红包。当我走远时那抹红色的旗帜逐渐暗淡消失,但我心中那抹红色的信仰却沸腾着。

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外公”

最后一个卡点是年纪稍长的三位老人值守的,其中一位早已发髪斑白,他告诉我们说已经很久没和家人见面,希望疫情可以早点结束,自己想去看看远在四川的外孙。边境疫情防控值守开始后,这位年纪稍大的“外公”就经常在山上值守,女儿在四川成家生子时他也从未离开岗位,现在外孙已经八个月了,当外公的他还从未见过外孙的模样。

发生在疫情防控值守一线的故事很多,我苍白的语言似乎不足以描述出他们的伟大。而正是因为这群可爱的人不懈地坚守,才让我们对生活满怀期待。(勐腊县纪委监委 张华容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