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州长家风故事|“要爱民千寨,不要爱财千袋”

来源 :西双版纳州纪委州监委| 浏览量 : | 发布时间 :2020-09-18 08:14:16 | 【 打印正文 】

 

“陈旧的背投电视机、老式样的沙发,客厅正中央最为醒目的就是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合影……”这是当年老州长召存信在世时家里的客厅陈设。

“吃米不忘沟渠,为官不忘百姓。”这条廉政谚语是傣族祖辈沿袭下来的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要爱民千寨,不要爱财千袋。”这条家训深刻地影响着召存信老州长的子女们。他生前给家人定了“四不”家规:一不许以他的名义办私事,二不许搞特殊,三不许占公家便宜,四不许做生意。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严纠“四风”,整饬作风,提倡节俭,反对浪费,肃贪惩腐,这一切都与召存信一生高风亮节的品格如出一辙。

1928年,召存信出生在云南省江城县一个土司家庭。年轻时,召存信对剥削制度和国民党反动统治始终怀着强烈不满,因武装抵制国民党“三征”而被“夺命追杀”,两度“身陷囹圄”。1949年5月,召存信放弃优越的家庭生活,北上普洱寻找共产党组织,毅然选择了投身革命。

召存信4岁时已能把《百家姓》等启蒙书倒背如流,之后又精读了《论语》《诗经》等国学经典。他7岁随整董土司召孟捧麻(召存信的父亲)出巡时曾下马扶起下跪在路边的“依布”(傣语:爷爷),说:“依布,地上都是泥水,您快起来!”召存信早就把“有百姓支持,树梢上站得稳;失去百姓支持,大山顶上坐不住”的傣族谚语牢记心上,在心里深深种下爱民、亲民思想之花。

新中国成立后,立誓“永远跟着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新边疆”,公开宣布放弃宣慰使司署议事庭庭长“召景哈”官职,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封建领主到人民公仆的转变。他对党的赤胆忠心从未变过,对党的信念和忠诚也不曾动摇。他一心一意跟党走,连续7届、40年担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3年,大儿子召亚明因病去世,召存信要求子女们不许声张,只准亲戚朋友送葬,简单办丧事。没过多久,大儿媳玉塔耳膜穿孔丧失听力,曾在舞剧《孔雀公主》中担任重要角色的她不能登台表演,曾几次恳求召存信调动工作,得到回复却是:“不要因为你是我的孩子,就搞特殊,你舞蹈跳得那么好,可以专心研究民族舞蹈艺术,培养新人……”

“进了这个门,我们就是一家人,有什么吃什么,坐下来聊聊天,也很高兴。”这是召存信爱人刀美英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傣族村民岩庄说:“乡亲们到老州长家就是走亲戚、拉家常,想去就去,没有等级区分。特别是在泼水节期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他家里都挤满了人,年年如此,二老热情接待,从没有怨言。”

召存信从州长岗位退下来后,省里按照政策在昆明给他准备了一套房子,只要他签个字就可以,但他始终不肯签字。州里也曾在景洪给他安排过房子,但他以“怕群众找不到自己”为由拒绝了。

从召存信为西双版纳改革发展稳定所做的一件件大事、要事、正事,一桩桩小事、难事、急事中,人们看到了一种奉献精神,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公仆情怀。当地各级干部群众都知道,他生性淡泊,殚精竭虑,砥砺奋进。

在召存信休养期间,仍然时刻关心西双版纳的各项事业,牵挂着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1994年至2001年担任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8年时间里,他积极主动参加到农村、企业的调研工作,为当地发展献计献策。

2015年1月23日,召存信因病在景洪去世。同年,云南省委追授召存信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岭楷模”称号。召存信一生坚守“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群众,不贪财、不贪色、不贪杯、不贪玩”的人生信条,把爱党、爱国、爱人民、朴实、正直、无私的种子种在家人子女心里,不断用他的品质和精神激励亲属。

“西双版纳是一个边疆多民族聚居区,召存信是傣族,但无论是干部任用培养,还是处理群众事务,他都能一碗水端平。”一位较早结识召存信的上海老知青这样说。召存信的一生是清正廉洁的一生,严以律己,公而忘私,没有私心杂念。

玉塔至今珍藏着丈夫召亚明生前创作的《欢迎你到傣家来》《赶摆晚归》等近20首歌颂西双版纳歌曲的手稿。那一串串悦耳的音符、一段段耳熟能详的歌词,已传扬四方,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歌曲的创作者是召亚明。他创作的素材与灵感,就是来源于对其父召存信优良家风的传承。(岩温扁)